國內每年超過20萬人被咬傷
轉載。
*本文為「三聯生活周刊」原創內容
近日,“三亞一游客被不明生物咬傷送醫治療無效身亡”一事引發熱議。據媒體報道,該游客6月2日凌晨在距離酒店300米左右的路邊被不明生物咬后,腳趾出現小紅點一樣的傷口,因為太黑,沒有看清咬人的生物。一小時后,他們趕到醫院。患者癥狀加劇,嘔吐反應嚴重、意識模糊,醫生在經過兩次驗血后,認為不排除毒蛇咬傷,但該院沒有相關診療經驗,將其轉至四二五醫院。最終,當日早上搶救無效死亡。 事發后,家屬在網絡發文,自述就診時就提出“可能是蛇”,但沒有得到醫生重視,因此耽誤了救援時間。目前,咬傷游客的生物還未被明確,事件仍在調查中。 對于未知的野外毒物來說,最常見也最危險的,莫過于蛇。在世界范圍內,蛇咬傷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,全球每年發生蛇咬傷450~540萬例次,其中,近40萬毒蛇咬傷者發生不同程度的殘疾,8.1~13.8萬人發生死亡,傷殘率約10%。據不完全統計,我國每年約發生25~28萬例毒蛇咬傷,由于不同地區的蛇咬傷救治水平參差不齊,仍有一定的致死致殘率。 隨著戶外活動增加和蛇類的活動范圍擴大,蛇類在氣候溫暖的長江以南地區并不罕見,甚至會出現在植被茂盛的小區中、公園里。被蛇咬傷后該怎么辦?作為公認的一線治療藥物,蛇毒血清是“萬能藥”嗎,可及性如何?被蛇咬傷后,傷者應當如何尋求醫療系統的幫助? 為解答這些問題,我們找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、《中國蛇傷救治專家共識》執筆人賴榮德。以下是與他的對話: 不痛不癢的傷口
三聯生活周刊:在一般人的想象中,被蛇咬,尤其是毒蛇咬傷,應該是很痛的。傷者能否通過傷口形狀、大小、疼痛程度來判斷是否被蛇咬傷,以及蛇是否有毒?
賴榮德:這是一個不可靠的方法,也是一個最容易產生誤區的地方。
蛇咬傷并不一定都很痛。是否疼痛、傷口是大還是小,是否出血都不是判斷蛇咬傷嚴重性的標準。反而,不痛的傷口很容易讓人忽視,可能是致命的。
比如銀環蛇,它頭比較小,牙齒最長不過5mm,也很細,咬一口就和蚊蟲叮了一下的感覺差不多,傷口就像針眼一樣,可能兩個小時以后,傷口不仔細看都看不清楚了。
而且它主要是神經毒素,局部產生的炎癥反應不明顯,且不太會紅腫疼痛,炎癥反應甚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。但隨著時間延長,對神經肌肉的影響就會慢慢出現,人覺得疲乏,眼皮沒力氣看東西,視物模糊,流口水,這些表現都出來了,很快就會進展到呼吸困難。所以最好是當這些危險癥狀還沒出現時,先去醫院進行診療排查。
《地球脈動》劇照
三聯生活周刊:被蛇咬傷后,傷者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?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一些被蛇咬傷后的處理方法,比如結扎傷口,擠出毒液等等。這些做法是正確的嗎?
賴榮德:無論是蛇還是其他螞蟻蚊蟲任何有毒生物,大多數人被咬后會緊張,但你越緊張,血流動力越快,毒素可能吸收越快,所以保持冷靜是第一位的。然后,把戒指、手鐲、牛仔褲等限制性的衣物飾品拿下來,防止腫脹帶來的傷害。將被咬傷的肢體盡量保持在身體的低位(注:心臟以下位置),減緩毒素的吸收和進展,然后用清水沖洗一下傷口,就要趕緊打120或自行送醫了。
很多流傳很廣的一些“自救”方法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并不建議。比如我們傳統的觀念會認為要在傷口近心端結扎肢體,可以讓蛇毒的擴散慢一些,可實際上,有些結扎往往都扎得太緊了,反而起到反效果,而且這種處理不適合所有種類的蛇。比如眼鏡蛇的毒液會造成局部壞死,這個時候給肢體加壓,肢體壞死可能會加重。
還應該注意一點是,現場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去做各種各樣的操作,比如切開傷口擠出毒液,它本身效果不可靠,做了以后可能反而導致后期的感染,處理起來更麻煩。
此外,一些人會忽視被咬的危險,覺得可能是無毒蛇,想要等著看看會不會發生中毒反應,再決定送不送醫院,但等中毒反應出現了可能就晚了,在被咬傷后5分鐘內離開現場,30分鐘到達醫院,是最理想的狀態。
三聯生活周刊:蛇咬傷救治“黃金期”是多久?被咬傷后,傷者應該選擇附近最近的急診,還是選擇距離更遠、但有蛇毒血清的醫院,哪種選擇能夠獲得最有效的治療?
賴榮德:我們業內是沒有“黃金期”的說法的,大家普遍形成的共識是越快越好,建議是兩小時內送到醫院,打上抗蛇毒血清,治愈幾率最大。所以,如果被咬,我建議是就近找一下有急診的醫院,一般急診醫生的生命支持能力都是足夠的。這個選擇也是根據情況來的。如果被咬后癥狀特別輕的,可以考慮送到距離稍遠、有血清的醫院,但如果癥狀嚴重,中途出現加重的情況,那走進任何一家正規醫療機構都可以,因為它至少能夠在一段時間內保證你生命體征的穩定。
規范的“蛇咬傷”診療
三聯生活周刊:蛇咬傷的診療的規范是什么?有什么難點?
賴榮德:2018年《蛇傷救治指南》的首次發布,應該可以算是一個節點。蛇咬傷在我國自古就有,這么多年,很多民間偏方流傳下來,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里,診療都處于魚龍混雜的狀態中。
一方面,有人被蛇咬傷以后,周邊總有人說我認識治蛇咬傷很厲害的,去了又治不好,白白耽誤了治療時機最終出現嚴重并發癥。
另一方面,蛇咬傷對一些醫院來說也很神秘,可能會用一些誤傳或錯誤的治療方法。《指南》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治療流程,強調了蛇血清的應用和使用方法,出現什么癥狀應該如何處理,這之后,蛇咬傷領域的治療確實越來越規范化了。
到了2024年,我們對《指南》進行了一次改版。以往《指南》中,列出了針對什么蛇類應當使用什么血清,但我發現這跟我們臨床的現實其實不太契合。我們的蛇類血清有四種,分別是抗五步蛇血清、抗眼鏡蛇血清、抗銀環蛇毒血清和抗蝮蛇毒血清,但中國有300多種蛇,劇毒蛇有近90種,每個醫生要認全幾乎不太可能。
醫學上還有一個名詞叫“干咬”,就是咬時蛇并沒有釋放毒素,被咬者也沒有中毒。所以我們就改為以中毒表現來判斷血清的使用,神經毒類蛇會引發全身癥狀,局部癥狀不明顯,很容易鑒別;血液毒類蛇表現為局部的腫脹疼痛,引發局部甚至全身的出血情況;細胞毒類蛇則產生局部腫脹壞死——產生哪些具體表現,我們用相關的血清來對抗它,就可以解決問題,診斷的門檻也大大降低了,希望能讓多數醫生接受,能夠開展這方面的診療。
《自然傳奇》劇照
三聯生活周刊:傷者沒有辦法對毒物進行精準描述,這會對治療產生影響嗎?
賴榮德:理想情況下,肯定是被咬后給蛇拍張照,拿給醫生看,能夠直接幫助判斷。但在現實生活中,蛇咬完立刻游走,很多人都會來不及拍,甚至因為天色太晚、草叢密集,看不清是被什么東西咬了。這種情況在臨床上也很常見。
目前,通過血樣檢測蛇毒還沒有簡單易行的手段。每一種蛇毒的毒液里都含有多種毒素成分。專業醫生可以通過臨床經驗來判斷,比如蛇咬了,1-4個牙印的情況都有,大多是圓形孔。蜈蚣是2個牙痕,仔細看是畸形的。蝎子比較簡單,有尾刺的蟄痕。這些都是輔助判斷方法。
極端情況下,醫生拿不準,也有四種蛇類血清都先打上的情況,但這個方式并不推薦,因為會大大加重過敏反應的風險。如果醫生對傷口很熟悉,能夠判斷出來是被什么毒物咬了,是哪種毒,對癥下藥肯定是最好,但這并不是必須的,最主要還是要根據發生的癥狀來進行針對性治療。我們在《指南》中也有強調——毒蛇咬傷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中毒特征,避免過分強調致傷蛇種的確認。
三聯生活周刊:蛇咬傷致死致殘率可達10%,對這種疾病,是否提起了相應的重視?比如對蛇類密集地區醫療機構從業者進行廣泛培訓?
賴榮德:肯定是越來越重視了,我觀察到很多以前不能治療蛇咬傷的單位,在這些年宣傳推廣下,也開始做起來了。前幾年,廣州市還要求每個區都要有一家醫院能夠開展蛇咬傷救治。雖然實際開展的應該沒這么多。
蛇咬傷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常見,因為蛇是冷血動物,會冬眠,所以這類事件具有季節性,每年4-10月蛇類活動期多一點,7-9月最高發,其他時間很少。我國每年毒蛇咬傷事件幾十萬例,但比起高血壓、糖尿病這些來說,它并不算是一個常見病,甚至可以說很“小眾”,所以很多醫院也不會專門去開展這類培訓。
雖然不是每家醫院都有處理蛇咬傷的能力,但一般來說,在蛇類活動密集的南方省份,每個地區都有醫院能處理。像我們廣州,如果打120說蛇咬傷,會優先送來我們醫院。而且蛇血清的普及性現在也比以前高了很多。在蛇類常見的地區,基本縣級以上都能做到至少有一家醫院有蛇血清供應。就算是沒有蛇血清的醫院,只要有急診,也都有對中毒癥狀進行救治的能力,所以這方面不需要太擔心。
三聯生活周刊:抗蛇毒血清是“萬能藥”,打上就意味著治愈嗎?
賴榮德:不是的。血清是全球公認的治療蛇咬傷最有效的方法,只能說使風險大幅度降低了,并不能說保證患者一定不會死亡。患者的愈后和蛇的種類、毒素量、治療時間都有關系。有些蛇毒的確還是傷害很大的,比如廣東地區比較常見的蝰蛇,很容易引起腎臟損害,還會引起全身各個器官的衰竭。眼鏡王蛇也一樣,個頭大,毒素分泌得多,治療時要用使用抗眼鏡蛇蛇毒血清和抗銀環蛇血清聯合注射,而且要打足夠的量。一般蛇咬傷我們推薦首次注射2-4支血清,嚴重的話,要根據個人反應情況的變化,酌情追加。
還有血清使用的時間問題,比如對于銀環蛇的神經毒素對神經肌肉產生損害,會使患者出現喉頭水腫,甚至呼吸暫停的情況,這種時候使用血清反而是“遠水解不了近渴”。醫生最需要做的不是判斷是什么毒,而是針對癥狀來提供呼吸支持,進行氣管插管、上呼吸機等操作。一般來說,進行醫療干預之后,患者都可以支撐比較久的時間,等情況穩定了,再來判斷發病原因,調配血清來打上都來得及。也正是因為呼吸支持能力提高了,傳統意義上最“高危”的神經毒素蛇引發的死亡反而少了,一旦發現有呼吸方面的癥狀,就上呼吸機,不會很快致命。
《白蓮花度假村》劇照
三聯生活周刊:蛇咬傷經正規醫療手段治愈后,會有后遺癥嗎?
賴榮德:因蛇而異。像廣東福建地區常見的竹葉青蛇,只要處理及時,基本可以實現100%的康復。有些毒素強的蛇,咬后小部分確實會有些后遺癥,比如蝰蛇,可能打了血清,也可能會留下永久性的臟器損害,需要長期做腎透析。銀環蛇咬傷一般也能夠完全康復,也可能會產生較長時間呼吸不暢的問題。其但這些“后遺癥”,往往是沒有及時送醫、聽信民間偏方耽誤了,或者去了些達不到規范的醫院所致。